新华社金边6月16日电 通讯:打造“中柬友谊之船”——记我国援柬国家体育场工程
新华社记者毛鹏飞
13日上午,柬埔寨首都金边市北部湄公河与洞里萨河交汇处的三角洲上,我国援柬国家体育场项目一片繁忙现象:8台塔吊矗立在工地上,铲车等大型设备隆隆作响,头戴黄色安全帽、身穿橙色施工服的工人交游繁忙。
“咱们刚刚完成了继续22个小时的混凝土浇筑施工作业,共向体育场南端的人字形吊塔根底浇筑了2000立方米混凝土,”项目施工技能组总工程师郭亮亮说,“咱们浇筑的一个承台根底,光钢筋就用掉264吨,还有60吨的墙柱插筋,就像给吊塔穿上一双‘钢靴’”。
两座踩着“钢靴”的双曲面人字形混凝土吊塔建成后将高达99米,像帆船桅杆,这既是规划亮点,也是施工难点。
“人字形混凝土吊塔在国内多见于大型桥梁。咱们把这种规划用于体育场馆建造,不只融入了‘合十礼’的柬埔寨文明,还构成帆船造型的结构,标志着中柬友谊之船扬帆远航。”郭亮亮说。
据我国商务部世界经济合作事务局驻柬埔寨项目代表处夏兴介绍,柬埔寨国家体育场项目由我国政府援建,能包容6万名观众,建筑面积约8.2万平方米,由我国中元世界工程公司规划,我国建造股份有限公司施工,估计于2020年末竣工,将成为2023年东南亚运动会的首要场馆。
在工地工作区的体育场模型前,项目施工技能组组长王群清说:“人字形吊塔、斜拉索膜及环梁环柱等工艺杂乱,先进的规划有必要要有先进的技能、资料和设备才干完成。咱们专门组成专家委员会对施工技能难点进行攻关,并在现场树立实验室,对各种施工资料功能进行测试以保证质量过硬。为建造两座人字形吊塔,咱们专门从国内运来两台本身高度能有115米的超级塔吊。”
记者在工地上遇到25岁的柬埔寨小伙子托索伦,中文名叫“田贤能”,我国搭档都叫他“小田”。他曾在我国留学5年,能讲流利的普通话。“能参加这个项目,许多柬埔寨人都仰慕我。令我形象深入的不光是这个项目的推动速度,还有各种先进的技能和处处以安全质量为榜首的理念。”
托索伦2017年7月参加项目建造,现已成为可以独立带队的小队长。“这是一流的大工程,对技能要求很高,也是我向我国师傅学习的好机会。”
王群清说,到现在,项目已为当地发明了1200多个工作岗位,像托索伦这样在项目上培养出来的柬埔寨技能人员有许多,未来还会更多。“项目建成后,这儿不只是东南亚最先进的体育场,仍是集酒店、商场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体,将带动更多工业开展,成为金边的新地标。”
柬埔寨国家奥林匹克委员会秘书长瓦占伦告知新华社记者,这座体育场不只将掀开柬埔寨体育事业开展的新篇章,还会成为举行柬埔寨国家和世界重要赛事的首要场所。
责任编辑: 邱丽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