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历:我国商报」
我国商报(记者 李孟)8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并表决通过了医生法草案三审稿,《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生法》(以下简称医生法)将于2022年3月1日起施行。医生法中清晰,医生在公共场所因自愿施行急救形成受助人危害的不承当民事职责。此前民法典已作出过一般性规则,而此次医生法所针对的革除职责的对象是医生集体。
医生法合计7章67条,清晰规则每年8月19日为我国医生节,为保证医生合法权益,标准医生执业行为,加强医生队伍建设供给有用法令保证。
在医生法草案三审稿中,医生在公共场所参加急救的法令职责备受重视。近年来,医生在公共场所遇紧迫状况予以施救的状况时有发生。医生作为具有专业急救技术的集体,参加院外急救也能抢救更多人的生命,且有不少医生在公共场所参加急救挽回了患者的生命,但一起也引发了一些争议。2019年,有医生在高铁上救人却被要求出示医生证,并写出状况阐明;2020年1月,云南昆明一位护理为街头倒地的男孩施行胸外心脏按压,却引发了对其急救操作专业性的质疑,有批评者以为她施救的办法不对,关于患者病况并无协助,反而简单形成二次损伤。
急救培训师林汉卿在承受我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明,在公共场所施行急救引发的争议并不稀有,特别部分人对医护人员参加急救有着更高的要求,假使患者离世,施救者经常会承受较大压力。但公共场所与医疗场所环境不同,急救设备、药品装备或不完善,或许终究没有成功抢救患者生命,存在必定危险。在这种状况下,只要革除施救医生的民事职责,医生施救才没有后顾之虑。
“医生法中清晰了医生施行急救行为职责实际上是对执业医生法的弥补。”律师周敏在承受我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生法》第二十四条规则,对急危患者,医生应当采纳紧迫措施进行诊治;不得回绝急救处置。但是,执业医生法并未清晰医生在公共场所施行急救行为的职责,医生法的出台或能够消除医生救人的顾忌。
事实上,周敏以为,草案三审稿清晰医生在公共场所因自愿施行急救形成受助人危害的,不承当民事职责,也是民法典中“好人条款”的细化和延伸。民法典榜首百八十四条清晰规则,因自愿施行紧迫救助行为形成受助人危害的,救助人不承当民事职责。